天葬
-------------------去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常見的是天葬,藏語稱為「杜垂傑哇」,意為「送屍到葬場」,或稱「恰多」,意思是「餵老鷹」。藏族天葬是自然形成的,習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西藏位處數千高尺的高原地帶,地質堅硬,植被稀少,氣溫寒冷,較不適合土葬或火葬。藏人死亡後,用白布將屍體包裹,停屍一日至數日,請喇嘛唸經超渡,擇定日期送葬,這一期間家門口懸掛一個紅色陶土罐,土罐內放進食物,供死者的靈魂使用。出殯當天,家屬將屍體送往天葬台,背屍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頭看,並且在路上把紅陶罐摔破,後交給天葬師處理,家人不得跟到天葬台。
天葬師將屍體放在天葬台上,司葬者燒起火堆,
燃起「桑」煙,遠處的禿鷹見到濃煙會自主性的飛過來,
聚集於附近的山巒,等待啄食。天葬師將遺體骨肉剝離,
骨頭用石頭砸碎,將屍體分解給禿鷹啄食,肉身以食盡為吉祥,
若有殘餘,則將其焚化。
藏傳佛教認為天葬符合釋迦牟尼傳記中所說的「割肉餵虎」精神,
死者的靈魂也可以隨鷹昇天[網絡圖文]
天葬山 |
天葬
(喪葬儀式)
天葬是一種傳統喪葬方式——在人死後將屍體運到指定地點,讓禿鷲(或其他鳥類、獸類等)吞食。藏族天葬的理論核心是靈魂不滅和輪迴往復: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的軀體的分離,是在異次空間的不同轉化西藏人推崇天葬,其認為用“皮囊”來餵食胡兀鷲,是最尊貴的佈施,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——捨身佈施。(並非網絡旅遊指南中“天葬可以讓靈魂上天堂”之類的理論,藏傳佛教裏沒有“人死了可以上天堂”的説法。)與土葬、水葬、火葬一樣,是一種信仰,一種表達對死者的哀悼的方式。其本質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,其起源、形式、內容以及儀式的實施受自然地理環境、生活方式、文化等因素的影響。因此,不同的歷史時期,在不同的國家、地區、民族乃至不同的社會階層都出現過天葬儀式。 |
留言
發佈留言